朱熹是哪里人
朱熹,學者稱其為朱子,朱子是宋代時期著名的理學家。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家,教育家,哲學家。朱熹留給后世的著述甚多,且涉及范圍很廣,對哲學、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文學、自然科學等方面皆有影響。
朱熹是哪里人
生于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(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),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(今江西省婺源)。
朱熹是南宋理學家,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教育家、詩人,閩學派的代表人物,儒學集大成者,學者尊稱朱子。
朱熹著述甚多,涉及哲學、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文學、樂律以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(lǐng)域。在教育方面發(fā)生重大影響的,有《童蒙須知》、《小學》、《近思錄》、《論語集注》、《孟子集注》等作品。
朱熹的著述有什么
朱熹一生著述很多,《四書章句集注》、《太極圖說解》、《通書解脫》、《周易讀本》、《楚辭集注》等,其中《四書章句集注》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。
他的一生主要從事著書講學,對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文學、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研究和貢獻。
1194年10月,朱熹奉詔進講《大學》,反復強調(diào)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希望通過匡正君德來限制君權(quán)的濫用,引起宋寧宗和執(zhí)政者的不滿。因此朱熹在朝僅46天,就被罷去待制兼侍講之職。
朱熹的一生熱心于教育事業(yè),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。無論是在教育思想上和教育實踐上,都取得了重大成就。他在執(zhí)政期間,一心為民,造福一方。不畏權(quán)勢,匡扶正義,載入宋史史冊,名垂青史。
朱熹的個人經(jīng)歷
朱熹(1130–1200年),字元晦,又作仲晦,號晦翁,別稱紫陽,祖籍徽州婺源(今江西上饒市轄),其父朱松曾任尤溪縣尉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九月,朱熹誕生于尤溪縣,紹興十八年(1148年)春中進士。
紹興二十三年,朱熹出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兼縣學。他常向?qū)W子生員講圣賢做人處事道理,又倡建經(jīng)史閣收藏書籍;公事余暇,鉆研儒學經(jīng)典,探索佛、道及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。
朱熹3年任滿,回崇安武夷山建中山堂講學著述,曾步行到其父同窗李侗家(今南平)請教。紹興三十年冬,朱熹拜李侗為師,承襲“洛學”正統(tǒng),奠定理學基礎。
朱熹為官9年,上朝46天,40余年講學傳道,著書立說,創(chuàng)建云谷、寒泉、武夷等書院;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、《周易本義》、《西銘解》、《太極圖說解》、《詩集傳》、《楚辭集注》等60部400多卷。
元、明、清三代列其著述為儒家正宗,開科取士考試,一律以他的注釋為準,“非朱子之傳義不敢言”。慶元六年(1200年)3月9日,朱熹病逝,享年70歲。
嘉熙元年(1237年),尤溪縣令李修在朱熹出生地(南溪書院)修建朱子祠合祀朱松、朱熹父子。淳祐五年(1245年),在朱子祠右建會極堂,為講學場所。寶祐元年(1253年),宋理宗御書賜匾額“南溪書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