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經(jīng)的六義是哪六義
《詩經(jīng)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典籍,《詩經(jīng)》中詩的分類,有“四始六義”之說。《詩經(jīng)》的“六義”,最早記載于《周禮·春官》,下面我們一起學習《詩經(jīng)》的六義到底是什么?
詩經(jīng)的六義是哪六義
所謂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“六義”,即是指“風、雅、頌”三種詩歌形式與“賦、比、興”三種表現(xiàn)手法。
其中風、雅、頌是按不同的音樂分的。鄭樵云:“風土之音曰風,朝廷之音曰雅,宗廟之音曰頌,包括15部分,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,稱作“十五國風”?!堆拧贩譃椤缎⊙拧泛汀洞笱拧罚菍m廷樂歌,《頌》包括《周頌》《魯頌》,和《商頌》,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。
(1)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,包括十五“國風”,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。“國風”保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(chuàng)作,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。
這部分詩歌的內(nèi)容具有鮮明的現(xiàn)實主義特色,其語言樸素、鮮明,富于形象性,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,隔句用韻,富有節(jié)奏感和音樂感。同時多處出現(xiàn)章節(jié)的復疊,有一唱三嘆的藝術美感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精華部分。
(2)“雅”是“王畿”之樂,這個地區(qū)周人稱之為“夏”“雅”和“夏”古代通用。雅又有“正”的意思,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——典范的音樂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,朱熹《詩集傳》曰:“雅者,正也,正樂之歌也。其篇本有大小之殊,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。
以今考之,正小雅,燕饗之樂也;正大雅,朝會之樂,受釐陳戒之辭也。辭氣不同,音節(jié)亦異。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(nèi)容。
(3)“頌”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,內(nèi)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(yè)的功業(yè)的?!睹娦颉氛f:“頌者美盛德之形容,以其成告于神明者也?!边@是頌的含義和用途。王國維說:“頌之聲較風、雅為緩?!薄墩f周頌》)這是其音樂的特點。
(4)“賦”是直鋪陳敘述。是最基本的表現(xiàn)手法。如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,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。
(5)“比”,用朱熹的解釋,是“以彼物比此物”,也就是比喻之意。《詩經(jīng)》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,手法也富于變化。
如《氓》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;《鶴鳴》用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;《碩人》連續(xù)用“葇荑”喻美人之手,“凝脂”喻美人之膚,“瓠犀”喻美人之齒,等等,都是《詩經(jīng)》中用“比”的佳例。
(6)“興”用朱熹的解釋,是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”,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(nèi)容作鋪墊。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?!芭d”字的本義是“起”,因此又多稱為“起興”,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、創(chuàng)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“興”,有的只是一種發(fā)端,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,表現(xiàn)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(lián)想。有的“興”又兼有了比喻、象征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。
如《桃夭》一詩,開頭的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”,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,可以說是寫實之筆,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,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。
詩經(jīng)小雅什么意思
《詩經(jīng)·小雅》:是《詩經(jīng)》二雅之一。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。
雅即正,指朝廷正樂,西周王畿的樂調(diào)。雅分為大雅和小雅。
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,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,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,小雅共74篇,除少數(shù)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,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。小雅的作者,既有上層貴族,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。
詩經(jīng)六義中興指的是什么
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“六義”之一,即是指“風、雅、頌”三種詩歌形式與“賦、比、興”三種表現(xiàn)手法。
“興者,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。”即起興,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(nèi)容。
如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。《魏風·伐檀》也是用興這種表現(xiàn)手法的突出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