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
草木皆兵出自我國歷史上最神奇的以少勝多的戰(zhàn)役,也就是淝水之戰(zhàn)。草木皆兵的意思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。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,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。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(fā)出多疑的錯覺。
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
解釋:兵:士兵。把野草樹木都當成了敵兵。形容過于緊張,疑神疑鬼,稍有動靜就感到驚懼。
讀音:cǎo mù jiē bīng
出處:唐·李德裕《代彥佐與澤潞三軍書》:擊韓師于武安,屋瓦皆振;剪苻寇于淮服,草木皆兵。
草木皆兵的成語出處和故事
成語出處:“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,見部陣齊整,將士精銳;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,皆類人形,顧謂融曰:‘此亦勁敵也,何謂少乎?’憮然有懼色。”(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)后人根據(jù)這段記載提煉出成語“草木皆兵”。
成語故事:東晉時期,北方的大部分地區(qū)都被前秦王朝統(tǒng)治。前秦的國王苻堅野心很大,企圖統(tǒng)治整個中國。前秦建元十九年(383年),他親自率領幾十萬大軍,浩浩蕩蕩大舉南下。
開始,苻堅的部隊進展很順利。由大將苻融率領的先頭部隊很快攻克了壽陽(今安徽省壽縣),由另一大將梁成率領的五萬秦兵在洛澗擺下了陣勢,準備阻擋晉軍的反擊。形勢對東晉很不利,但以宰相謝安為首的主戰(zhàn)派臨危不懼,決定運用計謀,戰(zhàn)勝比自己人數(shù)多幾倍的敵人。
謝安先讓人到處散布晉軍兵少、糧草將盡的消息,苻融果然上當了。他派人告訴苻堅說:“敵人兵少又不善戰(zhàn),很容易取勝,我只是怕他們要逃跑,所以我們應快速進軍,一舉抓住他們的統(tǒng)帥,那樣的話,晉軍就會不攻自潰了。”苻堅一聽大喜,立即把大部隊留在項城,自己只帶了八千精兵,日夜兼程,趕到壽陽。
與此同時,晉軍的龍驤將軍劉牢之率領五千英勇善戰(zhàn)的士兵,趁著夜幕掩護,突襲駐守在洛澗的秦軍。根本沒把晉軍放在眼里的秦軍,做夢也沒想到晉軍會從天而降,他們立刻慌作一團,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就做了刀下鬼。這一仗秦軍損失一萬五千多人,大將梁成也被殺死。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,駐扎在壽陽城對岸的八公山下。
苻堅聽說晉軍攻占了洛澗后又向壽陽而來,大驚失色,立即登上壽陽城頭,親自觀看淝水對岸晉軍的動靜。當時正值隆冬時節(jié),又恰好是個陰天,遠遠望去,河上桅桿林立,戰(zhàn)船密布,晉兵持刀執(zhí)戟,陣容十分嚴整。八公山連綿起伏,地勢十分險要。山上的草木隨風而動,仿佛有無數(shù)個東晉士兵正在操練。
苻堅頓時嚇得面如土色,驚恐地回過頭來對一旁的苻融說:“晉軍哪里是一支弱旅?分明是一支勁旅??!”不久,謝玄要求苻堅把軍隊稍向后退,以便晉軍渡過淝水決戰(zhàn)。苻堅果然中計,結果前秦軍在后退時遭到晉軍的突然襲擊,傷亡慘重,大敗而歸。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、以弱勝強的戰(zhàn)役——淝水之戰(zhàn)。
成語的意義:“草木皆兵”這個典故含有心理學錯覺的元素。人在極度驚慌狀態(tài)下產生多疑心理,是對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覺。這種歪曲帶有固定的傾向,是主觀努力無法克服的。只要具備條件,它必然會產生。草木皆兵就是在失敗而慌張的情境下產生的錯覺。
草木皆兵的成語運用
“草木皆兵”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,形容神經過敏,含貶義。
運用示例: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十九回:“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,草木皆兵,迨及到了晚上,仍然毫無動靜?!鼻濉ぴ鴺恪赌鹾;ā返诙寤兀骸拔衣犃诉@話,心里覺得夢兆不祥,也和理翁的見解一樣,大有風聲鶴唳、草木皆兵之感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