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出現厭學情緒正常嗎
隨著孩子的年紀不斷增長,很多家長也逐漸開始擔心,孩子在叛逆期出現各種不良情緒,父母最為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厭學問題,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比較自負,很多家長在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,往往束手無策,作為父母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呢?
初二出現厭學情緒正常嗎
首先要說的是,初二的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,這種情況對初二的孩子來說是極為常見的,但作為父母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引導孩子呢?
1、陪伴孩子走出脆弱,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,很多父母認為,孩子不可理喻,自己不知所措。其實在最初的厭學中,孩子內心是想要上學,想要融入同齡人的圈子,但是因為一些原因,導致在上學這件事上出現了退縮。
2、“哪壺開了提哪壺”,在孩子學習方面,父母需要做到“哪壺開了提哪壺”,什么意思呢?簡單來說,就是孩子哪個優(yōu)勢明顯,你就去主動表揚孩子。而不應該去比較批判孩子。
3、快樂的學習,很多孩子之所以厭學,就是因為在平常學習的時候,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。這樣學習時間長了以后,都會出現厭學的狀況。這種情況下,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或者陪伴孩子一起學習,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。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。
4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,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之所以出現了厭學的情況,就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難,孩子自己沒有辦法解決,就會氣餒,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緣故,也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解決。如果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,家長要及時的觀察到,然后和孩子一起解決困難。
初二的孩子厭學的原因
1、因厭其師而倦其道,現實中,有不多學生的總體素質較好,但由于心理的問題,而導致厭學,成績下滑。為何成績下滑?因厭其師,才逆其道,這是事實。由于教師在急于求成、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支配下,對學生說了些過頭的話,做出了某些過激的行為,從而引起學生的反感。學生因為對老師的反感而討厭上老師的課,極力回避與老師的接觸,最終發(fā)展到對某一科目的厭學。
2、過分看重分數,許多老師和家長都十分看重學生的分數,以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,導致學生自信心的不足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。學生的分數只能代表學生某一段學習情況,而不能作為全面評價學生的標準。
老師和家長不應該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,應該形成一套更具客觀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評價標準。老師和家長應從不同的方面表揚和鼓勵學生增加學生的信心,而不是單從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學生。久而久之,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但增強了,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。
3、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,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自然也就不會有明確的學習動機,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種盲目性,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,該怎樣去學。有的學生還以為是為父母而學習。因此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,是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,缺乏對學習的興趣,只是機械地應付,所以在遇到困難時就產生了逃避的想法。
初二厭學的表現
應付作業(yè),家庭作業(yè)是檢驗孩子課堂成功的必要過程,認真書寫家庭作業(yè)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孩子對課本知識理解,也是培養(yǎng)孩子在家主動學習能力的過程。有些孩子把寫作業(yè)當完成任務,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,簡單的內容不夯實,重難點不肯動腦,家庭作業(yè)遇到難題往往拖拖拉拉,投機取巧,或者抄同學作業(yè),或者網上找答案,應付了事。
失敗合理化,俗話說,不為失敗找借口,只為成功找理由??荚囍校A題總是出錯,可能是孩子沒有扎實基礎知識。做過的題還是錯,是因為孩子沒有重視整理錯題總結經驗。同樣一篇文章,別人背會了自己還讀不順,那要考慮是否沒有用功。學習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有原因的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