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懶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在父母的眼里,孩子從小懶惰是個危險信號,其實,這些不能說明孩子“懶”,可能與孩子的天生氣質(zhì)有關(guān),也可能是家長教育方式出現(xiàn)偏差,沒有給孩子適時的鍛煉機會,導致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、適應(yīng)能力差等。那么,孩子懶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孩子懶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:
1、家長越勤勞,孩子越懶惰
如果家長包辦太多,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差。事事依著孩子,處處保護著孩子,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,種種做法,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(fā)展緩慢,獨立生活能力差,處處依賴家長。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,他就會生氣、大發(fā)脾氣。家長越是勤快,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考慮得很周全,難免孩子會養(yǎng)成懶惰的壞習慣。
2、父母其中一方就比較懶,也難養(yǎng)出勤快孩子
有的父母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,沒有勤快的行為習慣?!吧斫讨赜谘越獭保@樣的家庭嚴重影響了孩子“勤快”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(fā)展,促使懶散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父母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。有些父母本身也存在著懶惰的壞習慣,孩子看在眼里,自然也會慢慢地被其影響。父母沒有了果斷利落的處事作風,孩子自然也會跟著慢悠悠。所以想要讓孩子不再懶惰,父母也要勤快起來。
3、父母不當?shù)慕甜B(yǎng)方式
孩子的懶散令家長煩惱,但是孩子的懶散形成,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,客觀上說,家長的過分溺愛是造成學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。孩子年幼的時候,家長怕孩子做不好事情,對家務(wù)及孩子應(yīng)該承擔的事物大包大攬,除了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,還會產(chǎn)生強烈的依賴心理,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興趣,而且會對別人為自己做事習以為常,有些家長本身就存在這樣的思想:“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,別的什么都不用管”。孩子可能甚至會從內(nèi)心里貶低勞動,什么都不愿干,什么都干不好,在家時如此在學校也是如此。
孩子懶惰父母應(yīng)該怎么辦:
一、給予孩子們關(guān)注和鼓勵
父母忽視孩子的情緒會引起孩子的欲望,所以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。在孩子的成長階段,父母離不開父母的關(guān)心和幫助。除了照顧孩子的基本日常生活,如食物和日常生活外,父母還應(yīng)該知道如何給予孩子一定的關(guān)注和精神鼓勵,這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此外,家長根據(jù)孩子當前的情緒和狀況不斷調(diào)整與孩子的溝通方式,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真愛,讓孩子對父母有一種信任感,更愿意敞開心扉,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。
二、讓孩子理解懶惰的壞處
要讓學生改掉懶惰的行為,就要想讓他們明白懶惰的壞處,勤勞的好處。從觀念上樹立勤勞。學生對勤勞和懶惰有了明確的認識,能認識到到二者的好處和壞處,才能從觀念、思想出發(fā),改變自己的行為。
三、改變依賴的習慣
家長幫助孩子尋找依賴的原因,讓孩子大膽的對依賴對象宣布自己要獨立了,并請大家?guī)兔ΡO(jiān)督。孩子要學會獨立解決問題,遇到難題,不要急忙請求幫助,自己解決,失敗了就當做經(jīng)驗。在此期間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失敗是成功之母,并在適當?shù)臅r期予以一定的提示,讓孩子體會到從失敗到成功的心理過程,體會其中的快樂。這樣逐漸地讓孩子從心理上改掉依賴的習慣。
四、適當?shù)恼蚣?/p>
要改掉懶惰的習慣,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。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反復的過程。家長不斷發(fā)覺孩子所取得的進步,給予各種方式的表揚和激勵,與正面的刺激讓學生強化自己的好的行為。讓他們體會到改掉懶惰后取得的自豪感和成功后的樂趣。同時他們自己給自己記錄,讓孩子從縱向發(fā)展認識自己,看到的自己的進步,幫助他們的優(yōu)點不斷鞏固。
五、強化療法
讓孩子做一些正面、反面人物肖像或者褒義、貶義詞語的卡片,每當自己進步時,就把正面人物肖像或褒義詞的卡片放在桌上鼓勵自己,每當發(fā)覺自己有懶惰的心理或行為時,就把反面人物或貶義詞卡片放在桌上鞭策自己。久而久之就會自己改掉懶惰的習慣。
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,在充滿困難和挫折的人生道路上,懶惰的人習慣于等、靠、要,從來不想去求知、發(fā)明、拼搏、創(chuàng)造,最終只能是一事無成。只有勤奮、刻苦、好學、上進,朝著預定目的孜孜以求,才會達到光輝的頂點,為此要努力克服懶惰的習慣。